![]() |
新聞出版人“不一樣的扶貧”
http://www.tianlunhair.com 日期:2020年07月06日11:39 來源:
這是嚴強華擔任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駐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鎮朱鋪村扶貧工作隊長的第四個年頭。2017年,55歲的嚴強華主動請纓駐村扶貧并承諾3年任期。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他又主動延期至年底。
這位有著30多年新聞出版從業經歷的扶貧隊長,3年多來,在鄂東南一個普通的省級貧困村,做出了不一樣的扶貧成果。
興辦“村讀”,啟動文化扶貧
嚴強華知道,精準扶貧“產業為基”,第一件事,就是種植果樹和蘄艾,興建700多畝的田園綜合體,讓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種植基地經營主體——村委會成立的合作社的股東,獲得土地流轉、就近務工、年終分紅3項收入。
但他認為,增加村民收入只能解決一時貧困,文化扶貧才能滋養一方水土人文基因,代代受惠,避免貧困的代際傳遞。
事實上,長江傳媒在朱鋪村的扶貧,一開始走的就是“產業扶貧、文化扶貧并重”的路子。
進村不久,嚴強華就發現,農村的孩子,高中入學率低,女孩更低。一個女孩不上高中,理由簡單得令人詫異:只是因為最要好的女同學不上高中,她上學沒了伴兒。如何讓孩子們不輸在起跑線上?還有40多歲的留守婦女,是文盲。普通村民大多是有兩層、三層甚至四層的房子。
2017年下半年,長江傳媒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義國到村里檢查工作,退休老支書也提出建書屋的事,陳義國指示:建一個特色書屋。
嚴強華看中的建于上世紀60年代、廢棄了幾十年的楊清小學,早已沒了屋頂,殘垣斷壁,屋里和墻上長滿野草,但這里承載了朱鋪和周邊村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2018年9月,朱鋪鄉村閱讀文化空間——“村讀”建成。修舊如舊,這間保留了所有歷史印跡的老房子,連屋頂的亮瓦,都是嚴強華請老村民回憶、復原的。
如今的“村讀”,不僅是朱鋪村的文化扶貧地標,也成為大冶市、黃石市文化扶貧的樣板。
利用周末、節假日、寒暑假,扶貧工作隊組織志愿者為孩子和村民在“村讀”舉辦50多場義務送課、科技培訓活動。湖北省新華書店、湖北美術出版社、長江少兒出版集團等在這里掛牌建立閱讀文化推廣基地、湖北鄉村影像調查基地。
2019年,大冶市“希望家園”暑期班在“村讀”開班,大冶團市委掛牌建立“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嚴強華向大冶市爭取到3個公益性崗位,安排了2名貧困戶殘疾青年在“村讀”就業,不僅每月有1380元補助,更讓他們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活得更有尊嚴。
“扶貧微記”,觀察鄉村建設的窗口
自2017年4月25日駐村第一天起,嚴強華就一直堅持在微信朋友圈推送“扶貧微記”,圖文并重,3年多來,共推出1000多條、上萬張抓拍的新聞圖片,真實記錄了駐村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傳遞了豐富鮮活的信息。
黃岡市70多歲的鄉土題材老畫家王金石,根據嚴強華“扶貧微記”素材,三赴朱鋪村采風,創作了上百幅國畫作品。
2018年10月17日,全國第五個“扶貧日”當天,長江傳媒在武漢舉辦“在路上——一個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工作紀實”大型文獻畫展!吨熹伌宸鲐毼⒂洝吠瑫r出版,畫展和圖書精選王金石的73幅畫作,及大多由嚴強華拍攝的66幅新聞圖片,1.3萬余字,藝術地再現了扶貧工作。朱鋪村的90多位普通村民,入了畫、上了展覽、進了書。
去年,《朱鋪村扶貧微記》入選全國首批160種扶貧扶智主題出版物和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百家出版社聯薦的70種“鄉村振興與扶貧扶智”特別推介書單。
嚴強華說:“這百幅畫作、一個展覽、一本書,是觀察精準扶貧、鄉村建設的一個窗口。真實地記錄扶貧,也是獨特的扶貧成果。研究、解剖一個村子,可以成為一個樣本,可以管窺一個普通鄉村過去、現在和未來。”
曬書節是朱鋪村的另一重大文化活動。2019年農歷六月初六,嚴強華帶領工作隊和村委會一起,重啟中華傳統曬書習俗,成功舉辦“朱鋪首屆‘曬書節’”。
當天,全村村民搬來藏書,攤于竹筐或石桌之上,互相品鑒。“曬書節”上,還給村里當年小考、中考、高考和貧困戶升學“第一名”的孩子,每人贈送一箱經典書籍,給他們一年的“閱讀權”。
嚴強華朋友圈的“扶貧微記”一直在寫。他告訴記者,4年結束想出版一本新聞視角的《朱鋪村田野調查》。
文化特色,成朱鋪村獨特優勢
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嚴強華帶領工作隊,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生態休閑農業文化旅游,推動鄉村振興。
2019年,朱鋪村興建了生產和文旅兩用、60畝原生態植物研學基地——“朱鋪百草園”,山水田野“書呆棚”——“朱鋪十八呆”;修建公益和文旅兩用的7人制鄉村“留守兒童足球場”。
以前沒有產業、寂寂無名的朱鋪村,如今成了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黃石市旅游名村。
今年,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又有鄉村振興新規劃,重要的項目,都注入獨特的文化內涵:全村遴選傳統手藝傳人,利用其房屋、院落,整體設計,興建傳統手工作坊“朱鋪八大家”;引進立體種養項目,興辦60畝“朱鋪走地雞”養殖園;修建生產、旅游兩用渡口“桃花渡”;疏浚村內小港、泉溪,建設生態水系景觀工程;修建竹林生態小游園;以王金石先生100幅扶貧題材國畫為主體素材,興建田野扶貧藝術館;啟動“湖北鄉村影像調查基地”,用影像視聽形式記錄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
嚴強華堅信,長江傳媒在朱鋪村的文化扶貧,不僅會帶來經濟效益,當進村志愿者、游客不斷增多,頻繁與村民尤其是孩子互動接觸,會給這一方水土帶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嚴強華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頭天給村里上四年級的女孩胡媛送了一本《朱鋪村扶貧微記》,第二天,胡媛就回贈他3份禮物,一幅畫、一首詩和一篇作文。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這樣的記憶,大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一件小禮物,在孩子成長中的影響,不可估量,銘記終生。”嚴強華說,長江傳媒黨委一直要求繼續彰顯文化扶貧特色。能在一方水土留下文明的影響,才是精準扶貧最好的留痕,才能打造“不走的工作隊”,這也是長江傳媒扶貧工作的初心。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